2015年6月10日 星期三
9月5-6日 同學會相關事宜
一、 因應阿帕其事件影響,擬取消清泉崗機場參觀活動以免造成困擾
二、 9月5-6日本年度同學會事宜
甲、 行程概要
1. 9月5日(星期六)分別由台北與屏東開車,經由屏東-高雄-台南-嘉義-台中;台北-桃園-新竹-台中,約11點30分到台中用中餐,下午前往台一休閒農場(南投縣埔里鎮中山路一段176號04-92997848)、桃米生態村及埔里紙教堂(南投縣埔里鎮桃米里桃米巷52-12號049-2914922),夜宿日月潭(教師會館),
2. 9月6日上午船遊日月潭及向山活動中心(南投縣魚池鄉中山路599號),下午前往中台禪室(南投縣埔里鎮中台路1號04-92930215)後賦歸。
乙、 每人費用以不超過4500元為原則
丙、 請各地區會長於6月14日參加滿五喜酒時幫忙統計參加人數。
丁、 最晚於6月29日收取每人2000元訂金(臨時取消不退款),以利於預訂旅館
總會長 陳仲中
麻将里的万、饼、条代表什么?!
每到一个值得欢庆的日子,除了吃饺子,我们还要进行一项庆祝“又不用干活了”的保留赛事——打麻将。这可能是为数不多的壹读君(yiduiread)和各位共同拥有的祖传技能。在众多薪火相传的传统文化技艺中,麻将估计是最不缺继承者的——人有三急,其中一急就是三缺一。
把那些个条条圈圈背得滚瓜烂熟,“碰”、“吃”、“杠”喊得掷地有声的各位,有没有想过这一切是为什么?对于麻将,我们在打它的时候有没有站在它的立场上想问题?有没有考虑过它的感受?……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,今天壹读君(yiduiread)就来和大家一起理解一下麻将的世界观,万、饼、条这些奇怪的设定都是怎么回事?
一亿飘十亿的实习壹读君丨包子
跟郑和航海有没有关系不知道,和海就一定有关系,正如许多历史书上又红又正的名人,有着一些可能听上去无比违和的故事,在第一个传说里,麻将和郑和就有着不能不说的恩怨情仇。这种说法认为郑和下西洋时,发明了现代麻将的雏形。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漂流,将士们生活还是比较无聊的,为了给大家提供一点娱乐活动,郑和便利用船上的毛竹做成竹排,在上面刻上文字图案。游戏形式总要和生活环境有所关联,在天天刮大风的海上,东西南北风自然作为灵感的来源出现了,红中代表的是中国大地,发代表发财,白板代表茫茫大海。
《郑和航海》描绘船队驶达非洲东海岸时情景,当地渔民站在船头欢迎
至于基本牌条饼万,据传是由于海上的主要食物为大饼和咸鱼,就有了条和饼的设定,至于万,就是用来代表钱财的。不过这也是民间口口相传的一种说法,没有史料作为依据。有史为证的是,麻将的成型和发展倒是真受些航海的因素。
日本的一位麻将收藏爱好者,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麻将博物馆(位于日本千叶)的创办者野口一郎有一年来到浙江宁波搜集有关麻将的历史资料,他认为麻将起源于此。在资料中,他发现清朝有一个叫陈鱼门的人,对当时流行的纸牌进行整合和改造,变成麻将这种样式。(宁波天一阁博物馆内“三缺一”铜像,中间者为陈鱼门)有学者分析,宁波一代靠海,纸牌分量轻,易被风刮走,海水扑起来的话,要打湿,所以要换成高档一些的竹排。 在书写上,宁波人写的是“麻雀”,念的是“麻将”,实际上应该是麻雀的意思。这个很有意思,比如说,你就在等着别人打一张你需要的牌然后就可以和了,这个节点叫“听”(一些地方念第四声),为什么呢?因为麻雀是飞不远的,听到麻雀叫,麻雀也就是在陆地附近飞飞,说明你要到达目的港口了,或者回到出发港了,胜利在望。又比如你自己牌里有了一对,别人又打了一个相同的,你就可以“碰”,这个碰就是船靠岸了。至于宁波究竟是麻将的唯一发源地还是发源地之一?这个跟曹操墓的问题一样,乃兵家必争之地。宁波人来完,福建人来,杜亚泉先生的《博史》是这样说的:“马将牌先流行于闽粤濒海各地及海舶间”,于是,我们大体上认为,麻将从清朝同治到光绪年间由东南沿海地区开始传遍全国。总之跟海相关。
麻将和水浒的渊源
除了郑和,还有一个和麻将扯上关系的人叫做“万秉迢”,听听这个名字,你就能觉察出些许端倪——万、饼、条。在民间传说里,麻将就是由这个人发明的。这位万先生是明朝人,作为水浒传的脑残粉,他非常崇拜故事里的108位英雄好汉,专门设计了一套牌,在日常娱乐中表达对偶像的敬意。并用自己名字的三个字设定了麻将的身份。水浒好汉来自四面八方,便有东西南北风,白板是指白丁,发是指发财之间,而中就是中产阶级了。清代的学者戴名世在《忧庵集》中就提到了万秉迢依照水浒创立麻将一说。这种说法听起来有点玄,颇有点后人依据巧合硬套上去的借题发挥意味。空穴来风必有因,麻将的前身确实是一种画有水浒人物的纸牌,事实上,画水浒是许多纸牌制造人士常做的事情。
水浒麻将牌
明朝万历年间,一种对这种纸牌的前身进行改造的水浒纸牌——马吊开始流行。有多流行呢?根据明朝学者顾炎武的记载,“至天启中,始行马吊之戏。而今之朝士,若江南山东,几于无人不为此。”——和今日的麻将差不多。
马吊分的门类比较多,比今天麻将的“万、饼、条”要多一些,打法也略有不同,是“以大压小”轮流相斗,三人合力攻庄,后来演变成门类跟麻将一致的默和牌,相连的3张牌称为1副,凑齐3副再另加1对牌者就是获胜者了——大家都埋头只管自己手上的牌,最后就默默地和了。你也觉得这很没劲?先人也是。后来为了增加刺激,除了3张相连的牌叫做1副,3张相同的牌也可以叫做l副。这就是说,上手打出的牌,下手如果需要还可以吃或者碰。这就是碰和牌。到这里已经和麻将非常像了。于是从规则上,麻将集大成了众多纸牌先烈的优良传统,准备了最好的自己来到你面前。
玄之又玄的世界观
当然还有更多的没有史料的“据说”,例如有人认为麻将起源于江苏太仓一场打麻雀(是麻雀本尊)的护粮运动。筒(饼)代表打鸟的火枪,条是束鸟的绳索,万就是赏钱数目,打鸟时要考虑风向,就有了东西南北风,而红中表示打中了鸟,白就是没打中,发就是领赏金,而“碰”代表着枪打鸟的声音“砰”。这些已经没办法认定到底是真有其事,还是说只是后人的附会。与起源问题一样,关于麻将中孕育的玄妙的世界观也被经常拿来做文章——要做一件像打麻将一样在是非问题上有巨大争议的事情,首先要为它的合理存在找理由。
事实上不单只麻将,被麻将继承了很多特点的前朝纸牌们也被历代文人拿来说事。依据清代以来通行的骨牌规则,最大的一组牌为幺二、二四构成的"至尊”,因其点数相加为九,而九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乾、阳、刚、健等第一等含义,为最大数。而麻将里的点数也是最大为九。又或者,太多类纸牌游戏在规则上都有“重叠”的相关要求,都不鼓励单刀直入,像麻将,特定的成套成组的牌组合在一起才能和,这与人们追求团结、“人和”的理念相符合。不过,这多多少少有点像后人对已经存在的游戏自行进行一番解读的意味。毕竟有一种阅读理解叫语文老师认为你应该这样理解的理解。虽然让当初麻将的主创们看到这番“精妙大义”,他们很可能会觉得“我就是随便那么一设你们真的想多了啊”,但即便创设之初并没有明确的目的与意识,文化对思维的塑造已经定型,一些有关当时人们世界观的痕迹很可能自然带入。这些模糊存在的概念又被后世文人二次理解,甚至参入自己的臆想,带上了浓厚的附会气息。
反正从牌品看人品这种“麻将桌文化”,壹读君(yiduiread)向来只能摊摊手,说不定只是另一个为自己能光明正大找乐子想的安心理由呢。
(顧潭提供)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