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月6日 星期一

怎樣和作家面對面?

【聯合報╱廖玉蕙】 2014.01.02 04:13 am
近些年來,學校警覺閱讀對學生的重要,於是,經常邀請課本裡的作家到學校演講,讓學生「和作家面對面」。給國、高中生演講,我總忐忑,深入淺出固然是理想,但如何不深不淺、切合學生程度真的很難。這其間還關乎城鄉差距、年齡不同,拿捏要不失分寸,很不簡單。
有些學校可能因為邀約演講不易,常常貪多務得。兩節課的演講,不但指定不同講題,還讓學生像吃流水席一樣輪流來聽講;有些完全高中,安排全校學生一起聽講,簡直讓作家左右為難。前者之弊在於一場稍具深度的演說,依經驗,一個半鐘頭到兩個鐘頭間最剛好,五十分鐘再掐頭去尾,常常只是蜻蜓點水。後者的問題在於國一跟高三學生在學習智能上真的相去甚遠,一起聽講對作家而言,是高難度挑戰。雞兔同籠的結果,最怕流於講者和聽講者相看兩厭。

有些南部學校老師因愛生心切,恨不能將演講者充分利用,在作家從高鐵站進出的四個小時內,沒讓作家有片刻休息。除兩小時演說外,還讓學生在接送作家車上一路出題發問到底。在回答問題的同時,作家還得一心兩用,簽名上百張聽講學生的手繪卡片,堪稱手忙口亂。雖然感佩老師用心良苦,但這種密集勞力狀態,實在不是待客之道!
最讓人瞠目結舌的是,有時來邀約的時間已然倉促,還要求講者得先提供演講大綱及投影片,甚至「若能提供學習單就太好了!」目的只為製作學習手冊;簡直拿講者權充補習老師,只差沒乾脆要求直接幫學校老師出試題了!
真正為學生設想的安排,不只是邀請名家,也不是不問成效,只記掛著往上呈報、或對學生家長有所交代,我以為類似的活動如果好好規畫,應該會對學生有莫大的幫助。早早邀約,給演講者足夠時間準備很重要;其次,有些學校會先請作家開列合適書單,讓學生先行在寒假中閱讀;其後,還仔細擬訂深刻的討論題綱,和學生一起切磋琢磨;甚至舉行讀後心得競賽,或讓學生改編小說為戲劇並加以演出,得獎者由作家親自頒獎,對學生而言,實具相當的鼓勵意義。
何況,學生對作家及作品有某種程度的認識,聽講時自然感覺親切、眼神晶亮,提問也較見深度。演講本身形同一場表演,同學凝神諦聽,無形中也鼓舞著講者,如此兩相激勵,演說當然精彩可期,學生也有較為豐碩的收穫。
印象深刻的是接連幾年,盛夏去宜蘭復興中學跟學生開講。三節課下來,沒有人私語,沒有人打盹,聆聽的姿態如此溫柔美麗;對答者或靦腆或坦率,都天真可愛。老師成排端坐後方笑看,真是最美的風景。原來只要有心,孺子個個可教。前些日子回故鄉演說,台中崇倫國中學生也教人難忘!聆聽反應讓人肅然;演講過後,老師寄來的聽講回饋單見出細膩,足見老師教導的得法跟學生學習的努力。
一年一年的,我走在校園裡,看見歲月搖濃了枝上的綠葉,學校的樹木年年竄升、越來越蓊鬱,而走廊上行走的學生開朗活潑卻不失禮節;聽講時反應熱切卻不流於喧嘩。作文裡,一向慣用卻無感的「十年樹木,百年樹人」成語,驀地生動了起來。
(作者為散文作家)
(顧潭推薦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