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聯合晚報╱記者李樹人/台北報導】
前民進黨立委蔡同榮因腦中風病逝。熟悉蔡同榮病情的醫師透露,蔡同榮的病情,是沒有太多醫療處置可選擇。而他的病情之所以如此嚴重,主因之一是長期服用抗凝血劑,送醫當天醫師手術清除血塊時血流不止,處理起來更加棘手。
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洪惠風估計,國內近十萬人服用抗凝血劑、抗血小板劑,包括常見的阿斯匹林,這些人都屬於出血高風險族群,務必每3個月至少回診1次,接受抽血檢查,將藥物劑量控制在「好球帶」上,達到預防血栓同時減少出血風險。
「抗凝血劑是必要之惡!」洪惠風無奈地說,對於心房顫動、接受過人工瓣膜的患者,如未服用抗凝血劑,十年內罹患阻塞性腦中風機率高達三成,但如長期服用,則一年內約1%機率會大出血。包括國人熟悉的阿斯匹林、常見的「可邁丁」抗凝血藥物、新型口服抗凝血劑,甚至是用來搶救腦中風患者的血栓溶解劑,都可能提高出血機率,即使小撞傷也可能出現致命風險。這類患者如果突然腦出血,外科手術過程容易血流不止,增加死亡率。洪惠風就經常收治這類緊急個案,儘管情況危急,但為了拯救病患,還是得拼一下。
台中童綜合醫院急診部主任盧立華指出,曾收治過頭部撞傷患者,在醫院時意識清楚、檢查正常,但回家後突然暈倒又被送至醫院。電腦斷層發現,患者硬腦膜下出血,屬慢性出血,原因正是長期服用抗凝血劑,導致內出血不止。
近幾年來,國內各大醫院急診室電腦斷層掃瞄使用頻繁,盧立華認為,與服用抗凝血劑患者人數逐漸增加有關,為了避免醫療糾紛,醫師除詢問病史,常以電腦斷層來觀察病患腦部是否出血。盧立華強調,冠狀動脈硬化開過刀、裝過支架的民眾,以及有心血管疾病患者,都需長期用抗凝血劑,這些人屬出血高風險群,緊急就醫時如意識清楚,務必主動告知用藥情況。
洪惠風則建議,高出血風險族群平常最好將用藥名單製作護貝隨身攜帶,放在胸前口袋,危急時有助於醫師在第一時間做出正確處置。
(陳萬軍提供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