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月17日 星期五

社會道德敗壞,從教育開始

社會道德敗壞,從教育開始 文╱夏瑋

南部某縣市第一志願高中的學生穿便服去餐廳吃飯,不僅嫌老闆收桌子收的太慢,還要求老闆比照平日穿制服的時候給優惠加飯。老闆因為不確定他們是不是那所他平日優惠的學校學生,要求看個學生證,沒想到竟然惹怒這些學生,不僅把吃完的碗倒扣在桌上,還把店家的菜單揉成一團丟到吃剩的碗裡,老闆一怒之下取消優惠,並把這些學生的行為公佈。事件演變至今,有自稱是教官的人發文抨擊店家,還有該校老師公然在課堂上鼓譟學生,說如果他遇到服務態度不好的店家也會這樣做,甚至校方還說這是消費糾紛,還要社會大眾不要有審判的心理,甚至還扯到政治派系的問題。

無論事情經過或理由為何,但很明確的事實就是:學生在校外有缺乏教養的行為。

一個國家的道德崩壞,就是由教育開始。如果老師本身就欠缺道德與溝通的觀念,甚至鼓動學生遇到事情不順己意,就可以用沒有教養的方式表達不滿,那麼他有何資格「傳道、授業、解惑?」既無身教,更無言教。

老師應該是鼓勵學生勇於面對錯誤、教導學生如何正當而有禮的溝通,不是嗎?怎麼變得似乎為了博得學生的認同而說出「我也會揉菜單」之類的話呢?更荒唐的是,竟然還說出「就不要來唸這第一志願」的不當話語。人外有人,天外有天,臺灣不是個大國,而該校也不過是其中某一區域的第一志願,何必如此夜郎?

記得早年,如果有學生在校外闖了禍,一被學校知道,除了痛罵學生一頓,馬上也就會由訓導主任、教官或是導師帶著學生去道歉,讓學生知道自己錯在哪,從錯誤中學習正確的處理事情方式。而今,同樣一個臺灣,卻演變成有自稱教官的人說店家不該公布這些事情,讓學生好像受到公審,並批評店家的做法沒有教育意義。

老實說,一個學校的學生有沒有教養、該怎麼教育,是這間學校跟這些學生家長的事,一旦踏出校門,社會有社會的檢驗標準,沒有人有義務替某所學校去教育學生。學生教的差,沒有教養,那敗壞的是這所學校的校譽;學生教的好,贏得讚賞,那與有榮焉的也只是這所學校的人。所以如果有學校怕學生出門敗壞校譽,那請在學校裡把他們教好,教的不好,踏出校門之後,怪不得任何人批評。「教不嚴,師之惰」不是嗎?

這所學校有校友當總統、當國會議長、當名導,但那是過去的教育,是教官會帶著學生去道歉的教育,而不是老師公然在課堂上說他也會揉菜單的教育。而今,教官包庇學生、校長縱容師生,甚至還責怪媒體報導不公,這種說法簡直滑天下之大稽。

身為第一志願的師長,會不知道第一志願學生的行為一定會被用放大鏡檢視?會不知道社會對於第一志願的學生有更高的道德期待?疼學生,那是學校的事,揉菜單,這是社會的事。

過去我在人力銀行任職時,就經常觀察到有許多社會新鮮人把公司當學校、把部門當班級,甚至對待同事還有「我不跟你好了」的想法。也有人把老闆當作老師,以為做任何事都有求取原諒的機會、都會有人幫他們收尾。然而,社會現實是殘酷的,老闆也是不會給你機會的。在外面丟公司臉還鬧上新聞版面?那明天就不用來上班了。難道這所學校希望他們的學生畢業後連這種事都處理不好嗎?還是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,認為他們的所有學生都能自己當老闆?別忘了,也有賣雞排的博士,不是嗎?

回頭來看,一間店的老闆願意給誰優惠,那是這個老闆的自由,同樣的,取消給誰的優惠也是這個老闆的自由,沒有任何人有資格批評。很多大公司也跟特定店家簽了員工優惠,哪家不是要出示身分證明?就連搭公車或是看電影,若要驗學生證,也是得拿出來,不是嗎?

這個學校的師長說,是因為店家服務不好,是單純消費糾紛。難道店家服務不好,就可以沒有教養?難道這所學校不會教育學生如何用有禮而合理的方式表達不滿?難道這所學校不知怎麼教學生運用理性溝通去爭取自己的權益?我記得這座城市的人向來以溫和有禮著稱,不是嗎?原來這座城市的第一志願,現在是這樣教育學生的啊?

店家要什麼?不過是個道歉,但這所學校至今還持續「加碼」在「對不起」這三個字上,這才讓社會大眾越看越不滿。做了錯事,認錯、道歉,很難嗎?

有人說,什麼樣的老師教出什麼樣的學生,現在不但有教授抄襲、有老師性侵,還有學校認可學生揉菜單去表達不滿,在2013的最後一天,我很擔心下一代。

〈作者夏瑋,政大外交系畢,資深媒體人,曾任人力銀行發言人、廣播節目主持人、公關公司總監、外商行銷主管及財經雜誌主管等職。〉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