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2月16日 星期日

電影- "37”

中港合作,蒙古拍攝
劉曉慶、楊采妮、林妙可主演
陳國新 導演


多年不到電影院,因為看一般的“流行電影”時總忍不住諸多挑剔,連自己也覺得掃興兼討厭;獨立製作和實驗電影間中會帶來驚喜,可惜多數藝術創作都有點玄,散場後一頭霧水,精神彷彿。說起來也奇怪,有條理的平鋪直敘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十分罕有,毫不尋常,但藝術家門似乎仍然覺得要轉彎抹角才能突出創意。
一部以“37”為名的電影,據說片中不少草原風光和蒙古“有機”兒童的歌舞場面,當然令人疑心頓起,只好在看前做足負面心裡準備。想不到竟然是一部難得佳作:風光如畫,音樂恰當,故事動人。劉曉慶和一班孩子們的演出清純自然;導演手法簡潔,恰到好處,均值一讚。
動人的故事不一定要劇情複雜。 “37”的迷人之處,就是能夠以簡單的情節直透人心。介紹看過的人,都說90分鐘內哭掉了整包紙巾。一個香港的單身媽媽女強人(楊采妮)和小女兒(林妙可)到蒙古半公幹半渡假。他們開頭對一切充滿戒心,連麵包車的座椅扶手也要先鋪上紙巾才安心上座。結果經過小孩子之間的天真接觸和友情發展,媽媽才茅塞頓開。一次的蒙古旅程,替母女倆帶來不少啟發。故事就那麼簡單,寓意也很明顯,導演很聰明地沒有過份賣弄。
被金錢物質牽著鼻鉤著心過活的城市人,精神緊張疲乏。到了相對“落後”的草原,面對所有事物都疑神疑鬼。既擔心衛生條件不足,又怕被“窮人”敲竹槓,更怕蛇蟲鼠蟻咬。美麗的大自然沒有臆想中的浪漫:遠觀還勉強可以,近玩則渾身難過。相比之下,被大漠孕育出來 的人胸襟遼闊,氣量坦然。對他們來說,地在腳下,天在當前。大自然美麗,可愛,可畏,神秘,慷慨,養育著大家。
自作聰明的人類不斷把環境改變。但曾經改造和被破壞的生態環境,會反過來改變生活在其中的人的身心健康。這是自然定律,也是因果循環。無可避免。
“37”源於鳳凰衛視王紀元先生的一個想法,據說王先生童年時曾經在內蒙渡過,覺得很多零星族裔靠世代口傳的歌曲很容易被遺忘,以至失傳。他希望統籌呼倫貝爾五彩兒童合唱團把不同方言的民歌收集演出,拍成紀錄片,並邀請李志剛參予。李志剛一下子就被37位小朋友的歌聲當場迷住,接著是一個想法引出另一個念頭,在香港電影發展局和內地資金的支持下,原來計劃的紀錄片終於變成了電影“37”。
李志剛將“37” 拍的媲美“仙樂飄飄處處聞”,但“37”除了有同樣迷人的兒童演員和音樂之外,更帶有急切的時代訊息。生活在21世紀的智人物質過剩,卻多方失衡,看了“37”可能會對人類的所謂發展作出片刻反思。
前一分鐘有強迫看的廣告,請稍微忍耐一下。

http://guo-du.blogspot.hk/2013/11/37.html

(陳秋雄推薦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